隨著我區舊城改造、新區開發和住宅小區化步伐加快,商業網點發展迅猛,對繁榮市場、滿足人民消費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區的商業網點呈現出”多、小散、亂”的狀態,這與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極不適應,與城市發展及投資環境極不協調。因此,整合傳統業態,優化商業網點布局,培育和扶持各類專業化市場發展,成為我區構建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大服務商業新格局的必然選擇和迫切要求。
一、淺談市場的發展演變
城市是一-定區域范圍內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人口等的集中之 地和中心所在,具有居住、工作、游憩與交通四大功能?!俺鞘小?本身就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 "城”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 “市” 為商業的概念,即商品交換的場所。而最早的“城市” 就是因商品交換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我國商業模式由街坊集市開始至今,已經歷經五代。第一代商業模式 :街坊集市,源于上古的商品交易活動,如:隋唐'東、西”兩市、宋朝的商業街、明清時期的北京鼓樓、南京夫子廟等都是街坊集市的最初形態。第二代商業模式:傳統百貨商店,直到七、八十年代,仍一直占據著 各城縣的核心區;第三代商業模式:購物商場及超市,它以自我服務和低價格為兩大特色,代表大潤發、家樂福超市等;第四代商業模式:新興步行街,通過集中店鋪與人流的方式形成一一個開放式的商業空間,如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東路的步行街。第五代商業模式: MALL-先進的城市商業綜合體,MALL融匯了購物、美食、娛樂、休閑、文化等多元化元素,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速度最快、影響最廣、綜合競爭能力最強的成功商業模式。
二、推行市場建設的必要性
1、從商品市場發展的現狀層面。市場基本上是自然而生、隨勢而成,普遍存在空間分布不夠合理、有場無市、 阻礙交通、過度扎堆經營等問題,為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發揮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給市民提供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我們要以改善專業市場和交 通物流環境為重點,規范"游擊攤點”市場,引導商業網店進駐專業市場。
2、從商品市場的發展歷史層面 。正處于第三代商業模式的發展時期,應積極著手探索起步第四、五代商業發展模式。建設商業步行街、大型購物廣場及城市綜合體項目,進一步拓展專業市場功能,提升服務平平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3、從周邊成功案例層面。依托當地優勢,準確市場定位、辦特色市場發展的路子,如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紹興輕紡城、浙江海寧皮革服裝城、浙江義烏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等成功案例,依托當地產品和種植業優勢,走市場連基地,基地促市場的發展路子,有意識的培育自己的產業基地,為市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從商品市場建設的意義層面。-是各類專業市場的建設將成為我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商品的積聚效應,可增加人流,物流信息流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建設各類專業市場是規范城市管理,進一步提升我 縣城市品味的需要;三是建設規范的專業市場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更加方便群眾生產和生活。
三、專業市場的規劃布局
根據“著眼長遠,立足現狀,結合實際,布局合理,方便群眾,相對集中,逐步完善”的原則,結合我縣總體規劃和現狀,商業中心網點設置應以"條狀調整,存量盤活、品牌提升” 為主,逐步剔除''小、臟、亂、差”的網點,對現有的商業進行升級改造,改變臨街商業模式為綜合商業模式,通過擴大規模,集中布局來提升服務檔次,進而形成環境優良、種類完善的商業服務體系。
建議: 1、結合現狀的商業街布置商業步行街,通過美化裝飾、綠地景觀、彩色路面、街頭雕塑、休閑座椅等配套服務設施,使人們在滿足購物需求的同時,可以得到休憩和享受,使其成為老城改造中的點睛之筆,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
2、采取“土地集約化、網點集中化、配套綜合化”的原則,在道路交叉口布置大型的綜合性商貿中心、酒店及餐飲服務區,從而最大化地提高土地和資金利用效率。
3、考慮新建居民區商業網點薄弱的狀況,根據“適度集中,合理分散,點綴布局”的原則,規劃建設汽配市場、小商品市場.五金建材市場等專業市場,逐步取消并禁止在城區內范圍內從事蔬菜水果批發、建材銷售或加工、車輛銷售或修理、洗車、農業資料銷售、電氣焊、舊車交易等行業經營活動,禁止進行占道進行經營,規范引導進入相關市場經營。
4、按服務半徑在各大型居住小區附近結合布置多個功能較完善的便民市場,對農貿市場合理布點,經過實地查看,我們初步設想,用在城區內重點建設8處便民市場●分別為:四推進市場規劃建設的對策市場是繁榮地方經濟,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承載各類經濟要素的重要載體,對促進城市規模的擴張,推進城市和現代化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推進市場建設的主要對策: .
1、合理規劃,強化職能。要統-規劃,統--管理,統--建設。積極借鑒、學習外地市場發展的先進經驗,認真做好市場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要強化市場管理職能,完善市場管理機制。嚴格按照規劃執行,用行政手段保障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消除重復建設、盲目發展、缺乏配套、資源浪費、隨意改變市場定位與功能等不利于市場發展的因素。
2、制定政策,整合資源。建議縣委、縣政府研究出臺加快市場 建設的指導性意見,并配套出臺有關稅收、金融、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從建設現代市場的要求出發,探索市場建設、市場經營企業化的發展模式,采取誰投資,誰受益的方式,主動引進先進地區的市場建設資源,積極引導有實力的國內外知名商貿流通企業參與我縣的市場建設。
3、加快市場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對初級市場,特別是棚戶式市場的整頓改造,對一些設施簡陋、布局凌亂、層次偏低的市場,要通過就地改造或整體搬遷等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市場內外部環境的面貌,推進硬件設施的現代化 。同時增加投入,完善相尖配套設施,提升各類市場的軟硬件設施水平和服務功能,引導市場設施向商場化方向發展。全面落實消防、排污、交通、檢測、儲運、信息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標準和相關工作措施。
4、市場建設要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市場建設要從實際出發,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集中力量發展幾個有特色的、影響力強.輻射范圍廣、專業性強、管理和經營方式現代化的市場和具有強輻射功能的現代物流中心。真正做到建一一個市場,旺--片地方,富--方百姓,強一區經濟。